目前分類:95’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• Mar 31 Sat 2007 22:54
  • Note 1

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回顧
1. 經濟發展目標:
富國強兵
 
2. 發展策略:
優先發展重工業
 
3. 發展成果:
 (1) 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
 (2) 維持高儲蓄.高投資率(33%)
 (3) 政府掌握大部分資源
 (4) 經濟成長率平均6%
 
4. 發展的問題:
 (1) 人民生活水準低
 (2) 生產設因低:如
  農業生產力低
資源分配效率低
  造成資源浪費
 
鄧小平江澤民時代的經濟回顧
1.      經濟發展目標:
   提高效率高速成長
 
2.      發展策略:
   依循比較利益
(1)    出口擴張
(2)    联產承包制,使
土地、農戶合一,提高
生產誘因
(3)    恢復市場機能,
政府角色重新定位
(4)    貿易自由化
 
3.      發展成果:
(1)    高速經濟成長,
改革28年來平均經濟成長9.6%
(2)    出口擴張效果明顯
(3)    農業生產提高
(4)    人民生活改善



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願景
1.        19829月,中共聲稱要在20世紀末將大陸工農總產值翻兩番(即四倍),
結果從1979年至2000年大陸平均增長9.5%,國內總產值是1980年的6倍。
 
2.        現代「三步走」發展策略───
第一步,解決人民溫飽問題;
第二步,到20世紀末,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;
第三步,21世紀中葉,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,人民生活心較富裕。
 
3.        小康計畫:
中共於「十六大」提出要在21世紀前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即在2000年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,國民所得達3000美元,要達到比一目標,經濟成長率每年需達7.2%

  經濟成長的動力
   一、需求面
    (一)消費升級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
    (二)城市文化進程加快
    (三)對外貿易
   二、供給面
    (一)低成本的土地供給
    (二)利用外資
    (三)信貸增長
    (四)改革文化



  經濟成長背後的矛盾
   一、經濟增長靠「投資」來支撐(無效、過度、盲目、重複)

   二、投資增長又是由貸款增長來支撐的(借來的增長)


宏觀調控:
指由政服採取行政手段或市場調節措施,以防止經濟過熱的一種機制。

經濟過熱:
指生產規模的超速發展,而出現供過於求,以至產業供需失衡形成泡沬。

泡沬經濟:

日本人發明的術語,原指房地產和地的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率,因此經濟活動看起來轟轟烈烈,其實卻是一堆泡沫。

軟著陸:

經濟增長在7.5%~8.5%之間,通貨膨脹率在3%,進出口保持在10%~15%的增長,即經濟穩地回落到適度增長區間,就是軟著陸。

jo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22 Thu 2007 23:17
  • NOTE

歷史與領土因素

* 伊拉克未承認科威特獨立建國
* 海珊指責科威特國在兩伊戰爭期間乘機侵占伊國領土
* 科國拒絕割讓布比揚及費拉卡兩島

領導者誤判因素
* 造成既成事實,西方國家不可能出兵干預
* 在民族主義號召下,將獲大部份阿拉伯國家支持
* 科國無憂患意識

*
1.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
2. 聯軍增兵防衛沙烏地阿拉伯 (沙漠之盾,沙漠風暴)
3. 聯軍發動空中政擊
4. 聯軍發動地面攻撀

jo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