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用統計學(第五版)】
作    者:朱晉德 譯
精平裝: 精裝本 
出版社:美商麥格羅希爾 
出版日: 95/08/01 
圖書分類: 應用統計學 
定    價:NT$  650 元

jo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第一節 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

第二節  異常行為

第三節  心理防衛機制、異常行為、與人際關係

 

第一節 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

. 焦慮 

.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

 

. 焦慮

指個人對任何會威脅到自我的情境或環境所產生的反應,是由緊張、不安、焦急、憂慮、擔心、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複雜的情緒狀態。Freud 將焦慮分為三類:

1. 客觀焦慮(objective anxiety

2. 道德焦慮(moral anxiety

3. 神經焦慮(neurotic anxiety

 

1.客觀焦慮(objective anxiety

面臨一個實際問題時,所產生的情緒反應,稱之為客觀焦慮。

其來源,主要是外在世界的危險或威脅;當個人能夠成功地應付這些外在事件後,焦慮狀態即會消除。

 

2. 道德焦慮(moral anxiety

當個人的實際行動或想法,與個人的超我(superego)相互衝突時,所產生的罪惡感,即是道德焦慮。

 

3. 神經焦慮(neurotic anxiety

Freud認為,個人的潛意識中,具有性的衝動與攻擊的衝動,當這些原始的衝動,受到外在的壓抑而產生衝突時,會導致個體緊張不安,而形成莫名的焦慮,即所謂神經焦慮。

 

 

.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

焦慮是相當具威脅性的情緒狀態,因此,個人會設法加以改善。

克服焦慮的方法,可分為兩種:

第一種是適應性策略(adaptive devices

另外一種就是不良的適應策略(maladaptive advice),也就是心理防衛機制(defense mechanism

 

 心理防衛機制 主要可分為下列幾種:

1. 合理化(rationalization

2. 反向作用(reaction formation

3. 轉移作用(displacement

4. 投射作用(projection

5. 潛抑作用(repression

6. 理智作用(intellectualization

7. 認同作用(identification

8. 昇華作用(sublimation

9. 補償作用(compensation

10. 退化作用(regression

 

1. 合理化(rationalization

當個人面對引起焦慮的事件時,試圖為該事件提供看似理性、合理、且為社會所接受的解釋,即以「好理由」代替「真理由」。

 

2. 反向作用(reaction formation

自我為了控制或防衛某種不被允許的衝動或想法,而做出與衝動或想法相反的行為。

 

3. 轉移作用(displacement

個人對某人、或某事物的負向情緒,轉移到較不具威脅性的人或事物上,尋求發洩。

 

4. 投射作用(projection

個人將自己內心不被社會接受的想法,加在別人身上,認為是別人具有這種想法。

 

5. 潛抑作用(repression

個人壓制自己痛苦的經驗、記憶、欲念、或衝動,使它們存留在潛意識之中,以免形成焦慮、恐懼、或愧疚等情緒壓力。

 

潛抑作用與抑制(suppression)或自我控制(self-control)不同,後兩者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控制自己,以免不被社會認可的欲念或衝動,表露於外;而潛抑作用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,進行壓抑的活動。

 

6. 理智作用(intellectualization

個人完全以理性的態度,面對帶有情感的情境,避免因為自己感情的涉入,而產生焦慮或痛苦。

 

7. 認同作用(identification

當個人無法獲得成功或滿足時,便模仿其他成功的人,或將自己比擬為成功者,藉此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快樂,而使個人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,能夠消除。

 

8. 昇華作用(sublimation

個人將不被社會認可的動機或欲念,以符合社會標準的方式表現出來。

 

9. 補償作用(compensation

當個人無法達成自己所追求的目標,或者在某些事情上,遭遇失敗時,他們可能會轉而從事其他能夠成功的活動,使自己嚐到成功的滋味,藉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與自信。

 

10. 退化作用(regression

當個人遭遇挫折時,以比較幼稚的行為或想法,來應付挫折的困境,藉此引起他人的注意,或博得同情,達到降低焦慮的目的。

 

共同特徵:

(1)它們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,因此,個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進行此種防衛策略;

(2)它們都是藉由扭曲、偽裝、或否認事實,來減輕個人的焦慮或罪惡感,並試圖維持自尊。


第二節  異常行為

DSM-Ⅳ分類系統中,六種主要的心理疾病

.焦慮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情感性異常行為

.身體化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精神分裂症

.解離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人格障礙

 

. 因焦慮而產生的異常行為

 (1)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

ο以焦慮、緊張、不安為主的心理異常。

ο根據DSM- 的分類標準,焦慮症又可分為恐懼症、恐慌症、強迫症、泛慮症等。

 

1. 恐懼症(phobias

ο個人對某特定的物體或情境,呈現出無法克制、不理性的恐懼,而個人害怕的物體或情境,並不會構成實際的危險。

οDSM-Ⅳ將恐懼症分為三種:單純恐懼症(simple phobia)、社交恐懼症(social phobia)、懼曠症(agoraphobia)

 

2. 恐慌症(panic disorders

ο個人會重複、突然地發生恐慌狀態,而且它的頻率必須在四星期中至少發作四次。

 

3. 泛慮症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

ο泛慮症是一種慢性的(至少維持六個月以上)、不實際的、或過度的擔憂,亦即傳統上所謂的漂浮性焦慮(free-floating anxiety)。

 

4. 強迫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s

ο主要的特徵是個人無法控制或去除重複性的、不理性的想法與行為,使自己深受其苦。

ο可分為:

ο強迫性想法(obsession):是指某種不理性、負向、無法克制的想法或感覺,持續地盤據在腦海中。

ο強迫性行為(compulsion):是指個人無法克制不斷地做某些重複的動作。

 

5.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tr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)

ο重大的創傷事件

ο不斷地重複這些痛苦事件的經歷、影像及想法。

ο持續反覆體驗痛苦經歷,無法自拔。其他相關症狀還有事件發生當時或以後一段時間內呈現疏離、麻木、失去自我感和情緒反應,並且不斷地做惡夢驚醒,當接觸相關事物時,則陷入無底的痛苦中,常常呈現過度警覺和容易受到驚嚇的狀態等等。

 

(2)身體症somatoform disorders

ο身體症是指以焦慮為基礎的神經質行為型態,患者抱怨有各種的身體症狀,但卻沒有「生理上」或「器官上」的病因,主要是由心理原因所形成。又可分為:

1. 慮病症(hypochondriasis

2. 轉化症(conversion disorders

 

1. 慮病症(hypochondriasis

是指一個人過分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,經常擔心或懷疑自己罹患某種疾病。

 

2. 轉化症(conversion disorders

轉化症早期稱為歇斯底里症(hysteria),主要的特徵是身體某部份失去功能、或失去控制,但找不出任何「生理上」或「器官上」的病因。

 

(3)解離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

解離症係指一個人因為遭受心理挫折,而呈現出局部的記憶喪失、夢遊狀態、人格變化或昏厥等症狀。

主要目的,是使自己逃離引起痛苦的記憶或情境,以保護自我不受傷害。

又可分為:

1. 心因性失憶症(psychogenic amnesia

2. 心因性迷遊症(psychogenic fugue

3. 多重人格(multiple personality

1. 心因性失憶症(psychogenic amnesia

指因為遭遇重大創傷,而使個人突然喪失與自己有關的記憶,但是他們的語言能力或技能動作,卻仍然存在。

 

具有下列四種類型:

局部性失憶症(localized amnesia

選擇性失憶(selective amnesia

全盤性失憶(generalized amnesia

連續性失憶(continuous amnesia

 

2. 心因性迷遊症(psychogenic fugue

個人壓抑過去的自我認識與認同,而以全新的自我,取代過去的自己。

 

3. 多重人格(multiple personality

個人具有兩種或多種各自完整但又完全不同的人格系統,每種人格都具有獨特的情緒、思考過程、與行為型態。




.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

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,其特徵是對現實有嚴重的扭曲,無法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,其思考、知覺、及情緒,是解組(disorganized)及破碎的,並且經常出現怪異的行為。具有下列四種類型:

妄想型paranoid type

僵直型catatonic type

錯亂型disorg

jo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